白永秀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前院长、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西北政法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永秀智库理事长
作为典型的内陆省份,不沿边、不沿江、不靠海的地理区位制约了陕西的快速发展。如何从内陆腹地变为开放前沿,从中国的“大后方”变为东西双向开放的重要承接是摆在陕西面前的难题。现在国家给西安的定位之一就是航空枢纽城市,航空枢纽的城市有很多,其中,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关中城市群目前唯一的国际机场,也是“一带一路”上重要的航空枢纽。
西安是世界的西安
现在国家很重视临空经济,其实陕西很早就提出来了临空经济。10年前,西安市发改委主任王学东就提出了临空经济的问题,王学东后来担任空港新城的管委会主任,成立了临空经济研究院。现在随着国家的重视,证明了陕西在这方面的投入和研究方向是正确的。
西安的地理位置也决定了西安很适合发展临空经济。西安不是陕西的西安,也不是西部的西安,其实西安是世界的西安。西安有三大,第一是国际化大都市,第二个叫中心城市,第三是关中平原城市群,国家有的西安都有,西安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能够很好地发展临空经济。
西安发展临空经济还有其它优势。首先西安发展临空经济的产业基础比较好。在航空航天领域西安不仅有空港新城还有全国水平领先的航空基地,这是产业优势,而且在高科技、装备制造业方面发展成熟稳定。再次西安拥有历史文化优势。周、秦、汉、隋、唐等在内的13个朝代在西安建都,西安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中国古都学会认定的中国建都朝代最多、帝都历史最长的古都。曾经作为中国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1100多年。这也意味着历史文化的魅力在往后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西安,西安不仅拥有了产业基础也有了人气,有了人气就有流量,这也是西安发挥临空经济的两个基础条件。
从生产到服务,打造产业链
对于西安发展临空经济我也有几条建议。第一要重视飞机的生产。临空经济组成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航空经济,而飞机的生产是其中的核心。并且从飞机的研发、生产、试飞,这都是飞机生产的一个产业链。
第二是要做好航空服务,以为民航服务为主,侧重为旅客服务,也包括对飞机的维修工作,还要加强对飞行员的培训。在渭南市的卤阳湖地区有通航培训基地,大力培训飞行员,在西安有航空技术培训的机构。此外,西安关于航空方面的学院有三所,西安要利用这三所学校的力量加强行业培训。
第三是做好航空食品,为航空旅行服务。比如把肉夹馍变成航食,把西安的饮食创新变成航空食品。
第四是临空经济要和通航产业结合起来。国家需出台相关的宏观政策与之匹配。
改变思想意识,打造顶级临空经济区
临空经济的发展有一个产业链,它还涉及仓储、物流等与航空相关的服务业。临空经济涉及的另一个大问题就是仓储物流,物流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基础性的作用,物流产业的活跃度决定着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强弱。在航空方面,在客运之外航空最大的用途还是货运。随着飞机运输能力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航空运输可能代替火车、汽车,尤其它快速、便捷、保鲜。
航空货运会越来越大,有了货运就要有仓储,还要有配送。货物运过来就需要分解,相对来说它推动了物流的发展,尤其是农副产品的配送。并且要实现物流自动化,无人配送。大飞机将货物运到空港新城,在空港新城的物流中心一分解,无数架无人飞机就把东西送到你家阳台上了。有可能阳台要重新改装让飞机能飞进去飞出来。这也因此要求在陕西多地要建有仓储物流的地方,能使货物在西安分解再送往各个地方。
但西安发展临空经济也会遇到一些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空管问题,有了空军管制你就不能飞,就像交通运输管理一样。现在空管就交给空军管着,发展临空经济就会与之有很多矛盾,这在制度方面就需要完善。第二个是基础设施的完善。临空经济不是独立的,要有发展做好基础设施的意识。现在就要考虑这些问题,从思想意识上改变。(文/白永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