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爱生技术集团公司规划了“一基地两中心” (无人机产业化基地,无人机研发中心、无人机试验测试中心)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三、无人机产业发展总体设想
我省发展无人机产业,应综合考虑国际、国内无人机产业现状和市场需求,结合本省所具有的综合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确定基本思路、发展目标、产品定位和重点工作。
1.基本思路。深入贯彻《中国制造 2025》和“军民融合”等国家战略,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坚持以中高端无人机为主的发展方向,以西北工业大学爱生公司(无人机所)和无人机系统研究院为龙头,创新机制,促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合作,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组织各类企业、院所有序整合资源,构建完善的无人机产业链,沿产业制造、价值链配套供应链、资金链和创新链。
2.发展目标。经过5年努力,力争将陕西打造成我国无人机产业的战略高地,打造全国一流的无人机创新研发中心、制造基地和检测试飞基地,在军用和类军用无人机领域保持优势地位,在民用工业级无人机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并带动形成无人机动力、飞控系统及任务载荷等配套产业的专业化生产能力。
3.产品定位。基于本省无人机产业发展基础和世界无人机发展趋势,我省无人机产品应定位在中高端无人机。应运用系统化思维,坚持军用、军贸、类军用、民用工业级无人机和高端消费类无人机(整机或关键部件)等大中型无人机全面发展,重点做好军用和工业级无人机的研发、制造和应用服务,发展动力、飞控系统及任务载荷等配套产业。
4.重点工作。陕西无人机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依然任重道远。当前应重点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突破无人机研发关键技术、打造完善的无人机产业链、进一步扩大无人机应用领域以及强化“一中心、两基地、三园区”格局。
四、推进无人机产业发展措施建议
发挥优势,抢抓机遇,打造无人机产业战略高地是一项系统工程。“十三五”时期,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设立无人机相关机构,加强顶层设计和指导。尽快设立省级组织协调机构,加强无人机顶层设计指导。一是建立省级无人机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二是设立无人机产业发展专家答询组。三是编制无人机发展专项规划。四是组织实施一批大科技支撑项目。
(二)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扶持无人机产业发展。一是进一步用好已设立的无人机产业发展基金,积极创造条件,引导民间资本和风险投资更多进入无人机产业。二是给予无人机产业适宜的财税、金融、人才政策扶持。鉴于无人机行业应用仍处在初期成长阶段,市场有效需求、供给仍然不足,应进一步加大政府采购力度,督促各相关部门单位推广使用无人机作业。
(三)加快体制机制建设,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建议抓住创新型省份建设机遇,着力推进科研院所、军工企业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军民资源共享共建发展机制,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国有企事业单位及科研人员创新激励制度。放宽市场准入,推动军民融合,发挥西工大无人机所的龙头作用和西安航空产业基地、航天产业基地、高新区、经开区的孵化作用,引导与无人机相关的军工单位。在无人机开发领域展开社会资本投资试点,推进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创新,发挥金融在知识产权转移和产业发展中的作用。重视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军工单位与民营企业合作的有效机制,推进人才分类评价激励制度改革,通过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留住人才并吸引人才。
(四)组织制定相关法规,争取空域开放。我国在无 人机管 理 方面,准入、适航等标准体系尚未建立,研制、销售等多项法规还是空白。为此,制定无人机行业标准和相应的管理法规已是大势所趋。
(五)组建无人机协同创新中心,加强重大问题研究。建议省政府组织协调有关部门、高校、院所、企业等相关单位,依托西北工业大学,组建面向无人机产业发展的,集产、学、研、用于一体的无人机协同创新中心,进行无人机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商业模式、投融资规划、管控体系、市场预测等重大问题研究,为陕西乃至我国无人机产业快速发展和无人机产业基金使用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
(六)建立陕西无人机产业联盟,推进产业协同发展。依托西工大无人机所、三大园区、有关院所和骨干企业,建立省无人机产业发展联盟,促进无人机产业相关单位加强交流合作。(文/陕西省决咨委科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