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发展论坛>>西部观察

我对炎黄文化的认识

时间:2018-07-19 来源:西部发展论坛 编辑:王星苑(实习)

炎帝像

2015年10月,榆林市府谷县还发现另一处大型远古石城遗址,坐落在田家寨,面积达110万平方米,其年代约早于石峁石城400余年。先是在田家寨山村勘测时发现了6处文物点,确认为可能属于一座古城遗址,其城墙砌筑很整齐,现保留完整城墙数百米,轮廓十分清楚,虽经多年雨水冲刷和黄土覆盖,但整体架构仍然存在。后经考古部门继续进行勘测,出土了灰陶、彩陶和红陶、尖底器、鬲、纺锤等大量物件,专家认为可能与石峁遗址同属一个时期,也许早数百年。该遗址面积达110万余平方米,有断续的石墙体多处,分布在整个山坡上。

石峁和田家寨两处遗址的发现,为中华文明起源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证据,有助于对当时的社会形态、聚落聚集演变和人地关系的研究探索。专家认为这是已发现的中国史前时期规模最大的石城遗址。

帝在陕北黄土高原活动有多部史书记载,《史记》与《汉书》载有相关事项,《列子》《山海经》《大荒西经》《左传·成公十三年》《国语·晋语四》等典籍也都载有黄帝及其后裔白狄和周人等在陕北活动的记述。据专家考证,石峁石城的年代为龙山晚期与夏代早期阶段,与黄帝活动的时间大体相当,故石峁石城被初步确认为黄帝部落居住的地方。而石峁和田家寨两处遗址的发现,对于研究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特别是为中华文明历史断代史的撰写提供了有用之资料。

习近平主席说:“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缅怀始祖,四海同钦,每年清明节海内外华夏子孙大批人士云集黄陵公祭轩辕黄帝。《史记》记载:“黄帝崩,葬桥山。”黄陵,古代称为桥陵,是历代帝王和名人祭祀黄帝的场所。历史上最早举行祭祀活动的是公元前422年的秦灵公,汉武帝于公元前110年率十八万大军征战后返程时也祭祀了黄陵。近代,中华民族每遇大事或清明节,都要在黄帝陵前隆重祭拜,众多仁人志士赋诗填词以表纪念之情。女民主革命者秋瑾的一首诗这样写道:“死殉同胞剩血痕,我今痛哭为招魂。前赴后继人应在,如君不愧轩辕孙。”孙中山先生说:“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在民族抗日的危难时期,国共两党多次共祭黄帝陵,为唤起中华儿女抗击外敌侵略起到了积极作用。今天重温这些作品,对于发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黄帝功德、凝聚民族感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黄帝陵的古柏群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覆盖面积最大的柏树林,占地 89.1公顷,约有古柏81600株,其中千年以上古柏就有3万多株。

为了适应海内外人士祭祀活动日益增多的形势,从1991年开始,在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同志的指导和关怀下,陕西省人民政府对黄帝陵进行全面整修,历时16年先后完成20多项重大工程,形成了祭祀谒陵和古柏树防火等完整的建筑体系。

2015年春,省委、省政府又作出决定开始实施新的工程,建设黄帝陵国家文化公园,使其成为展示黄帝文化、弘扬爱国主义、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平台。具有文物陈列、文化展示、体验与参与、旅游服务等多种功能的华人精神家园。公园规模占地24平方公里,分为6个核心区,规划把黄帝陵文化园区建设与黄陵县老城改造结合起来。建成后有些建筑物将被隐蔽在地下,上部顶板覆以两米以上的黄土,并密植林木,与桥山古柏林浑然一体,使桥山绵延之山形一直延伸至印池两岸,祭祀者和游客可以多视角感受黄帝文化,在潜移默化中触摸历史记忆,延续黄帝文化根脉。

炎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容深邃,倍受崇敬。多年来,陕西同全国广大历史学家和考古工作者一道做了大量工作,获得了丰硕成果。炎黄文化学会建立后,将进一步进行更广泛地调查研究,特别是充分利用考古成果,对一些专题开展深入研讨,力争取得更加辉煌的业绩!(文/中共陕西省委原书记 张勃兴 )

西部专题
名家专栏
西部动态
西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