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发展论坛>>西部动态

加快高水平众创空间建设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

时间:2018-01-29 来源:西部发展论坛 编辑:任晓彤

二、陕西众创空间发展现状

2014年以来,陕西省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重大战略部署,以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为目标,以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为主线,大力发展众创空间等新型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有效整合资源,完善服务模式,培育创新文化,加快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一)众创空间新型孵化组织迅速发展

1.机构发起建立一批众创空间。目前,我省众创空间主要由以下5类机构发起设立:一是以高校为主体建立的众创空间,如交大七楼创客汇、西安邮电大学Code咖啡、西安外事学院创业苗圃、渭南师范学院创客空间、西北工业大学飞天创客空间、西安理工大学创汇创客空间等;二是以科研院所为主体建立的众创空间,如西安光机所中科创星众创空间、光电子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等;三是以各类企业为主体建立的众创空间,如宝鸡巨头鲸众创空间、瑞通众创空间,大唐电信众创空间、idear创业咖啡等;四是以西安、咸阳、杨凌、渭南、安康等市政府及高新区管委会为主体建立的众创空间,如西安高新区科耐特众创空间、创途在XIAN,沣西新城西部云谷、众创田园、秦巴众创空间、杨凌区电子商务孵化中心和渭南市创新创业中心等;五是各类民营机构发起设立的众创空间,如智空间、泥巴创客空间、铁狮众创空间、蒜泥创客空间等,实现了众创空间在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三个创新主体”的全覆盖。

2015年12月,省科技厅发布首批30家省级众创空间名单。截至目前,经省科技厅认定的省级众创空间91家。其中,西安77家,宝鸡、杨凌各3家,渭南、榆林、商洛各两家,汉中、安康各1家(延安市没有省级众创空间)。推荐45家省级众创空间成功备案国家众创空间,依托西安光机所建立的光电子众创空间成功入选首批17家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示范名单。此外,西安市、宝鸡市认定市级众创空间共56家。

2.成立省级创新创业联盟。为优化我省创新创业环境,依托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联合19家单位共同发起,组建成立了陕西创新创业联盟,整合各类孵化平台、金融机构、中介机构以及高校、院所、企业等单位203家,统筹整合信息、技术、中介服务、金融等资源,打破各孵化器之间原有的同业竞争关系,形成信息共享、资源互补、合作共赢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3.组建众创空间导师团队。按照陕政发〔2016〕10号文件要求,依托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等机构,发起成立了陕西创业学院,聘任高校教师、金融机构专家、天使投资人、企业家、律师等组建“双创”认证导师团队,为“众创空间”孵化基地等提供项目咨询、诊断、评价以及法律咨询等服务,目前已组织开展各类创业培训活动50余场。

(二)众创空间总体运营情况良好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全省165家众创空间营业总收入为3.88亿元,缴税938万元;在孵企业和团队吸纳就业共3.35万人,其中应届毕业生11269人;当年服务团队3977个,其中入孵团队2203个;累计服务团队6625个;当年服务企业2742家,其中入孵企业1602家;当年新注册企业2229家,累计上市企业(包括新三板)21家;举办创新创业活动4425场次,举办创业教育培训活动2971场次,提供技术服务1715场次,开展国际合作交流活动156场次。一批优秀企业在各众创空间逐渐涌现。如陕西众创空间孵化的“拓奇科技”(现已更名为“蜂语科技”),从最初的3名在校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孵化,现已成为小米生态链企业,获得小米顺为资本近2000万投资,2017年3月产品正式发售,预计2017年产品销售收入将超过1亿元。

(三)众创空间发展环境逐步改善

2015年以来,国家围绕“双创”工作先后出台文件20余份,根据国家文件,我省先后出台了《陕西“众创空间”孵化基地建设实施方案》(陕科高发〔2015〕163号)、《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16〕10号)、《陕西省支持众创空间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实施方案》(陕政办发〔2016〕96号)、《关于支持众创空间建设发展 促进科技型创业的行动方案(2016-2020)》(陕科高发〔2016〕114号)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以补贴、后补助等方式对众创空间及其在孵项目进行财政资金支持。一是众创空间建设和绩效补贴。对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的“众创空间”孵化基地,对其相关硬件建设给予不超过30万元的补贴,并根据运行情况、新入驻企业的数量、获得种子基金或者天使基金投资等择优给予不超过20万元的奖励。二是众创空间能力提升经费补贴。对经认定的省级众创空间孵化基地,每年进行评价,评价“优秀”的给予不高于10万元的经费补贴,主要支持众创空间购买供创业团队使用的公共设备、购买服务或者开展创新创业类活动,如3D打印机、贴片机、平台软件、线上云平台、工具包等;成功备案为国家级众创空间的追加补贴经费10-20万元。三是众创空间示范补贴。依托条件成熟、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的省级众创空间孵化基地,在互联网应用、智能制造、工业设计、生物医药等领域,建设20个左右有影响力的示范众创空间,每个支持50-100万元,用于该众创空间内创业项目研发经费补贴。四是以补贴、后补助等方式对众创空间在孵项目进行财政资金支持。对众创空间内的创业团队尚未获得任何融资、未注册企业,处于研发阶段的科技类创业项目以及成立时间在半年内、且无外部投资进入的企业,处于研发阶段的科技类创业项目给予不超过5万元的研发经费补贴;并对立项的创新创业研发经费补贴的科技类创业项目,在半年内成功获得机构投资,并注册企业的,给予所在众创空间1万元后补助。2016年各类经费补贴额度达1300余万元。

(四)众创空间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整体上看,我省众创空间发展已初具规模,并逐渐走向正轨。但作为新生事物,发展中仍存在发展定位不准、服务要素不全、专业性不强、发展后劲不足等服务质量水平不高问题,少数地区和行业领域存在空白问题,难以满足创新、创业不断增长的平台服务需求。主要有:

1.服务领域定位不清晰,专业化服务水平较低。建设众创空间的目的在于培育新的产业业态和经济增长点。受资金、服务能力等主客观条件影响,除高校、大企业等拥有强大资源背景和资金实力的众创空间外,部分众创空间服务领域缺乏清晰的产业定位,专业化服务能力不足,仅仅是提供工位、网络、会议室等软硬件基础条件,服务内容单一。创业者所急需的创业导师、专业技术服务、中介服务等创新创业的要素缺乏,无法吸引高技术含量、高成长性项目和团队入驻,难以满足创业团队的专业化服务需求。同时,还存在不顾当地资源条件和发展能力盲目发展、一哄而上的现象,导致部分众创空间场地空置,创意转变现实效果较差。特别是部分民营众创空间,由于缺乏专业技术背景,资源整合能力不强,难以形成核心优势。在资金压力下,不少民营众创空间发展模式雷同,陷入一般性联合办公的同质化服务之中,偏离初创时的目标定位,难以形成特色。

2.运营管理水平较低,市场化运营能力弱。一是盈利模式单一,自我造血能力弱。众创空间的收入来源主要包括租金、增值服务费、政府资助和股权投资回报等。目前全省大多数众创空间通过免租金(或免一定时限的租金)的方式吸引优质项目入驻,本身资金实力、各类资源都比较少,即便它有为增值服务付费的意愿,却并不具备付费的能力。股权投资因其周期较长,很难解当下众创空间发展的“燃眉之急”。二是管理运营水平参差不齐。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是众创空间等创业创新载体成功运营的保证。相当一部分民营众创空间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缺乏应有的产业、技术和创新创业专业化服务能力,运营效率提升力弱。三是地区间的分布差异很大。省级众创空间84.5%集中在西安市,93.4%集中在关中地区,陕北、陕南只有零星的分布。很多地市的众创空间尽管提供了很优惠的政策条件,但仍然吸引不到相应优质资源、项目入孵。

3.投融资机制尚未跟进,孵化成功率较低。众创空间作为创新创业的孵化器和加速器,必须建立起与银行和金融、投资机构沟通合作的绿色通道,才能确保创新成果得以成功转化、创业得以成功进入市场。但我省创业投资机构不够活跃,金融服务支持度低,创新创业成果“胎死腹中”或被外省资金买走的情况时有发生。

4.发展众创空间的良好环境尚未完全形成。在商事制度、信用体系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人员自由流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还需进行创新,以更好地发挥政策的引导和保障作用。

西部专题
名家专栏
西部动态
西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