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钟楼
全国每三个苹果里面就有一个出自陕西;大家耳熟能详的“北京时间”是从西安发出的;我国的大地原点也在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都说西安现在是不折不扣的“网红”城市,那陕西现在到底有多红?
有这样一组数据可供参考:“五一” 小长假期间,陕西全省共接待游客 3613.15万人次,同比增长33.65%;旅游收入159.88亿元,同比增长41.04%;西安吸纳游客1014.56万人次,同比增长 69.05%,旅游业总收入创45.05亿元,同比增长139.12%。除了自今年春节开始,在全国十大热门旅游城市中一鸣惊人的西安,在此前的“五一”小长假,陕西各地都开启了自己的旅游“自选style”,旅游已现“百花齐放”:咸阳的龙泉公社、泾阳的蔬菜公园,汉中的石门栈道、青木川,铜川的照金文化创意街区、药王山,延安的黄陵国家森林公园等等,特色展览、民俗表演、文化体验一一展开。
在这些飘红的成绩背后,是一个崭新的陕西形象——正如外界所说,一直以来静默地“秀于内”的高冷陕西,会恰如其分地“溢于外”了。在静态的景区和抽象的文化后,能用动态的游客体验和具象的系列活动,让自己彻底“火” 起来。那么,作为一名时下正热的“网红”,陕西要具备哪些“自我修养”?
让“看景”变“玩景”
以西安旅游为例。在此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坦白地说,外界一直是“爱恨交加”的。爱它的历史文化,也恨它只有历史文化。要么诟病它“只会收门票”,要么抱怨它“进城看闹,出城看庙”。而更犯外界游客众怒的是:游客服务,旅游管理。“上车睡觉,下车拍照”,是大多游客来西安的“旅游模式”。与胜地苏杭的绵柔体验、川渝的美食天堂相比,拥有深厚“家底”的西安和陕西,就略略“暴殄天物”了。
虽然,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多样,有一条却不能否认:除了历史文化,来西安玩什么?去陕西干什么?都有哪些旅游产品可以购买?能把什么传播出去?下次,我还想去吗?这样一个关于陕西旅游的“桑弘羊之问”很迫切地摆在眼前。而游客体验、产品开发和旅游管理就是解开这问题的关键点。
关于游客体验,就以之前的大唐芙蓉园为例。不少游客普遍反映,就两个字,大、空。其实,说白了,好比那超市开起来了,货架摆放到位了,却没有东西可以陈列。千篇一律的公园景色,又有哪个城市独缺这一篇?而可以体验到的“长安”,岂是湖中的几片“荷花”能倾诉得完?互动和参与,是游客的重要 “需求”。
再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华清池之所以能成为“必选菜单”,恐怕也并非只是“贵妃沐浴地”那一个标签能捧得住的。据华清池景区的管理人员介绍,今年 “五一”小长假,询问或求取华清池《长恨歌》门票的外地朋友不少,光他自己就遇到了十几个。可见,真正出名的,还是镶嵌在景区里面的“旅游内容”。
这就是产品开发的魅力。不管是有形还是无形的,它是构成游客总体体验的重要一环,与旅游管理和服务环环相扣。而说到此处,就不得不把“小秦俑” 拿出来晒一晒了(当然,现在关于秦俑的衍生品开发与文创产品设计已经初见成效,但历史的欠账仍需一个偿还过程)。早在两年前的调查中,专家就列出了关于秦俑文创产品的几个弊病:其一,质量鱼龙混杂;其二,价格管理混乱,出现宰客现象;其三,黑店碰瓷儿,折损口碑。
有人嘲 笑,火车 站 附近 的“秦 俑店”,毁灭过几个“宝马车主”。所幸的是,现在对于文旅产品的开发,品牌的塑造,陕西已经在行动,相信不久的将来,秦俑符号的各类产品,也能像重庆的火锅底料一样被游客带回到天南海北,甚至全球各地。
品、服务、管理,这三大旅游短板曾一度生生剥夺了陕西的“先天优势”。如果从游客角度出发,对“上车睡觉,下车拍照”说NO,就是破解的第一个关口。让“看景”模式,变成“玩景” 模式;让游客从“用眼观花”到可以“用心感受”,这是陕西旅游已经而且应该继续“抖”起来的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