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国务院召开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会议,对深入推进西部开发工作做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西部地区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改善民生,各项主要指标增速多年在东部、西部、东北、中部四大板块中领先。一是经济实力稳步提升。二是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全面增强。三是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四是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五是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六是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高。这充分说明,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有力遏制,我国区域发展的协调性不断增强,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大大拓展了国家发展的战略空间。
近期,经济数据显示我国西部地区面临着比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一些经济数据的增速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据初步分析,经济下行有周期性因素的影响,但是更多的是结构性因素的影响。总体上,上半年西部地区保持了稳中向好的态势,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在全国仍处于较高水平。1—7月,西部各省区市工业增加值增长总体平稳,西藏、云南、陕西、贵州、青海、四川累计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西藏、云南连续9个月实现两位数的增长,累计增速分别居全国第1位和第2位。
与此同时,西部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5年来,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37.3%增加到46.7%,提高了9.4个百分点,而全国同期只上涨了6.3个百分点。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5年间,有超过一半的西部省份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还要看到,新动能正在西部地区加快孕育。西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发展态势比较良好,工业增长贡献率稳步提高;高技术制造企业效益实现较快增长,增速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多个省份微型计算机、智能家电、新型数码产品等销售额保持两位数增长。以旅游、健康、养老、休闲、养生等功能为核心的旅游康养产业加快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总之,当前西部地区发展的战略回旋空间仍然处于中高速发展的机遇期、窗口期,是全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未来经济增长格局中可发挥更大作用。可以说,把西部这盘棋走活了,西部地区经济升级了,我国实现经济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将更加扎实。
今后西部地区发展要重在三大着力点下功夫:一是进一步营造更具竞争力的“软环境”,提高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二是把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扩大内需更好地结合起来。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促进西部地区民生不断改善。(温源 刘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