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英才通过联络乡情,从不同的渠道、不同的岗位,凝聚家乡人,为家乡的建设贡献力量,为陕西的建设作出贡献。” ——习近平
2018年,陕西英才委员会成立16年,蒋明义65岁,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未及弱冠的陕西英才委在坎坷历程中闪转腾挪、发展壮大,而其“举旗”者,正是深明大义、在陕西英才当中享有一致口碑的“热心佬”蒋明义。
如果时光倒转,选择另外一种可能,现在会是什么光景?这个问题让蒋明义陷入了短暂的沉思,“我觉得我的选择很正确,我永远是陕西英才的‘店小二’,陕西英才需要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三万里路云和月
从甘肃会宁会师旧址举行完活动以后,蒋明义释然地出了一口长气,眼圈湿润了。五十天的丝路之行,总算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当年长征在这里胜利会师,中国革命开启了新的篇章。陕西英才走丝路在这里结束国内段的行程,圆满收官,也意味深长,意义重大。“对很多人来说,这里是生命的最后一站;对另一些人来说,这又是豪迈壮行的新起点。不管是终点还是起点,都是英雄们泼酒祭奠之处。”蒋明义心中很满意自己最后的这个决定。这一路走来酸甜苦辣,甘苦自知。
在出发之前,蒋明义对于此次活动一直很低调,没有过多声张,即使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了级别不低的座谈会,但只在陕西本地几家媒体发了消息。与此同时,他对崇高话语并不抵制,喜欢用“责任感”、“使命感”一类的宏大词汇解释此行的动因。“五年前总书记说我的家乡在陕西,五年了,没有真正的走深走实,我着急啊,总书记是我们的一号英才,我要践行总书记的讲话,带领陕西英才的同志们把这条路走一遍。”
其实在出发前几周,这次活动的标语还是“英才走一带一路”,后面在陕西省英才委主任罗振江的建议下改成了“陕西英才走一带一路。”“因为陕西英才人物中有七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其中三位政治局常委),我们代表陕西英才人物,我们要把陕西英才的旗号打出去。”蒋明义说。
一些熟悉蒋明义的老领导对他这次走丝路给予了 “站得高,看得远,让人尊敬”这样的评价。但蒋明义总是微微一笑:“我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这次走丝路将蒋明义这个名字重新拉回到人们的视野。之前,他的名字只限于陕西英才圈子,虽然这个圈子包括了陕西走出去的一千多位省部级领导,但是一向低调行事的蒋明义在公众视野曝光度并不高。
“陕西英才走一带一路,走深走实畅享丝路文明”一行在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