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缘英才
采访蒋明义是困难的,因为他不愿意宣传自己。断断续续与他交谈很多次,并从跟随他多年的同事介绍中,才慢慢还原出一个为陕西英才奔走16年的老干部形象。“我这辈子都和英才结缘。”回顾自己走过的路,蒋秘书长感慨万端。
蒋明义1953年出生在汉中勉县,和张骞故里城固属于邻居县,24岁就在陕西省委党校当了老师。彼时的蒋明义的生活规律而单调,带过的学生中现在很多都是省部级官员。
由于西部大开发的契机,在2002年左右,蒋明义在陕北地区调研时,曾与当地干部进行了深入的交谈。在交谈中,他们多次提到了从这片黄土地中走出的一位位三秦儿女,多次提到了这些陕西籍名人荣归故里之后对于家乡的一片片深情,更多次提到了在外发展的陕西游子渴望寻“根”、期望为家乡发展建设出力的拳拳之心。陕北回来之后,蒋明义立刻向时任陕西省委书记的李建国写了一份报告,李建国很快批示。
2002年4月,省政协办公厅、省委统战部、省委党史研究室、省广播电影电视局、省档案局等八家单位联合发文《关于开展<陕西英才——游子情>宣传活动的通知》。至此,陕西英才委员会应运而生。
新的机构没有办公场地,没有人员编制,没有资金配备,在当时属于“三无”组织。2003年左右,蒋明义在武警院附近租了一间小房子,招了三个刚毕业的实习生就开始了英才人物的联络工作。
刚开始没有车,也没有资源,更没有收入来源,甚至去外地的火车票都是蒋明义自己垫钱。但这些困难都不能阻止蒋明义联络乡亲的决心和信心。蒋明义带领同事不畏艰难,不计报酬,不怕流言蜚语,胸怀一颗对英才人物无限崇敬的诚挚之心,跋山涉水,敲开那一扇扇陌生的大门,从冷漠和疑虑中一点一滴得到了理解和信任。“英雄伟人都是乡情浓烈之人,只不过他们完成了一般人很难完成的从‘小乡情’(故乡情)到‘大乡情’(国家、民族、天下之情)的涅槃。反之,以乡情和亲情为召唤,也正如儒家所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样,是每一个从小我出发,走到一个家族、氏族、国家以至天下的广阔空间中去的三秦儿女们,不愿割舍的责任与担当。”蒋明义说。
2002年12月瑞雪纷飞,在古都西安皇后大酒店,陕西英才委员会召开了第一次新闻发布会。那是一群怀着崇高事业执着的人们首次聚集在一起,开始了宣传英才人物,联络乡情,牵线搭桥,共建陕西的历史新征程。“他们找到了家的感觉。”蒋明义回忆道。
2003年12月6日,在首都北京人民大会堂成功举办了陕西英才第一届座谈会和《陕西英才》第一期画册首发仪式。在任的国家省部级陕西籍领导二十余人,在京离退休的省部级陕西籍领导三十余人,陕西省及有关市、县的党、政、政协领导一百多人参加首发仪式和座谈会。这次首发仪式融会了陕西人的家乡情,凝聚了陕西英才的力量。飘散着油墨香的《陕西英才》杂志每一期都寄到每一位陕籍领导的办公桌上,一本本精美的杂志成为宣传英才的特殊窗口,成为联络英才、寄托乡情、情系故乡、发展经济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