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发展论坛>>西部专题

加速布局全球产业链——陕西加快建设国际产能合作中心

时间:2019-02-28 来源:西部发展论坛 编辑:任晓彤

2018年4月19日,中俄丝路创新园在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开园。

这个由丝绸之路上两个大国间携手合作的国家战略级科技园,是一个中俄两国的“强强联合”。俄罗斯在核技术、空间技术、信息技术等全球领先。中俄丝路创新园中方园区所在地陕西,是科技大省,科技资源和教育资源富足,高校众多,科研实力雄厚。基于此,位于沣东新城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的中方园区,将借力俄罗斯的科技优势,依托我省科研和现代工业基础,重点发展检验检测、信息技术等产业,建设以高新技术研发为先导、现代产业为主体的高科技产业园区。据预测,借助创新园推动之力,到2020年陕西同俄罗斯的贸易额有望达到200亿美元。

作为我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重要举措,中俄丝路创新园将通过总结、提升并对外输出中国开发区建设运营管理经验,打造丝路沿线国家科技经贸合作和人才交流的标杆。

在中俄丝路创新园东北方向,陕西与哈萨克斯坦的美好“姻缘”正在缔结“果实”。位于渭南市富平县的中哈苹果友谊园,目前一期项目建设已完成,配套进口国外水肥一体化滴灌设备、进口的果园专用拖拉机、太阳能杀虫灯、安装土壤水分监测仪等先进设备,总投资达2600余万元。

在中俄丝路创新园、中哈苹果友谊园加快建设的同时,陕西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有色冶金、建材水泥、纺织服装、现代农业等领域的优势企业也在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海外陕西”发展空间不断拓展。

2014年10月,法士特以东盟市场为着力点的泰国公司开工投产,这意味着法士特的海外战略已经从产品出口,升级到技术和品牌出口。陕西企业加速优势产能“走出去”的步伐。 2015年1月,陕鼓集团与捷克EKOL汽轮机公司签署协议,将分阶段购买EKOL公司股东所持有的100%的股权。这成为近年来中国在捷克制造业领域的最大一笔投资。2016年5月,爱菊集团在哈萨克斯坦投资的中哈爱菊农产品加工园区开工建设,一期为年加工30万吨的油脂厂,已于同年12月建成投产,为哈萨克斯坦最大的油脂厂。2017年1月,吉尔吉斯斯坦卡拉巴德市东方工业园区,由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控股建设的中大石油炼油项目投产运行。吉尔吉斯斯坦中大工业园区项目是我省最大的单体境外投资项目,也是我省境外合作园区的典范。

无论是产品、品牌输出,还是技术、资本输出,越来越多的陕西企业参与到国际产业分工中,陕企“走出去”的大通道愈加宽广,深耕领域愈发多元。与此同时,陕西企业呈现出投资方式多元化的特点,并购、出口、承包以及能源投资等多种方式并行。受“一带一路”和陕西自贸试验区建设政策利好因素以及宏观环境的迫切需要,结构调整、技术输出和产能合作成为陕西企业“走出去”的核心驱动力。2017年,陕西企业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实现39.1亿美元,同比增长60.9%,高出全国平均增速55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1位、西部第2位。其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完成营业额19.9亿美元,占全省总量的50.9%,同比增长62.6%。

国际产能合作的深化,推动了相关国家和地区间的经贸交往。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陕西进出口总值达1718.7亿元,同比增长43.5%。陕西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占全省对外承包工程总额的89.04%,对外承包工程货物出口22.1亿元,同比增长2.9倍。企业总承包的巴基斯坦燃煤发电项目拉动陕西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大幅增长,有力地带动发电机组等装备制造业出口。

相关专家表示,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投资等各类项目的落地,将直接带动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与就业,沿线区域的互联互通和贸易便利化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古丝绸之路上,曾有“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今天的“一带一路”上,一项项协议达成,一个个项目落地,一栋栋厂房拔地而起,如同两千年前的驼铃声,串联起需求,创造着历史,谱写着繁荣发展的新篇章。

西部专题
名家专栏
西部动态
西部观察